乐球网

江西足协副主席:赣超现场广告位已售罄,60%球员是学生

发布时间:2025.08.02

据时代周报报道,如今的“赣超”足球赛事,门票供不应求。“现在所有打来的电话和发来的微信,几乎都是找我索要门票的。”江西省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贤敏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王贤敏坦言,“赣超”赛事起源于2021年启动的江西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其举办时间并不晚于苏超,且并无与“苏超”一较高下之意,其初衷在于打造具有江西特色、充满活力的赛事,让足球场成为展现江西当前经济文化发展成就的窗口。

对于“赣超”的未来发展,王贤敏表示,目前正致力于提升赛事体验,吸引并留住球迷,不希望“赣超”只是昙花一现,而是要稳健发展,让“赣超”走得更远。

“赣超”联赛的前身是江西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2021年,共有南昌红滩谷、九江力之源等6家俱乐部参赛。随后,赛事规模逐年扩大,2022年参赛俱乐部增至7家,2023年和2024年均为8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年4月,江西省体育局正式发布了举办2025年江西省足球超级联赛的通知。

通知明确,参赛单位为江西11个地市及赣江新区,比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为南、北两个赛区,实行主客场双循环赛制;第二阶段,南、北赛区各前四名进行主客场交叉排位赛,决出最终名次。各代表队的交通、食宿、服装等费用需自理,参加客场比赛的队伍,组委会将每场补贴一万元经费(含交通、食宿等费用)。

王贤敏解释称,采用“分区对抗+交叉对决”的分阶段复合模式,主要是考虑到江西南北地理跨度较大,因此先按南北区域划分赛区,各决出4强后再进行跨区对决,这样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增强了赛事的竞技性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在办赛模式上,赛事由过去的省级层面“独唱”升级为“政府主导+地方协同+协会运营”,由省体育局和各设区市政府共同主办,各设区市体育局和省足球协会承办,这不仅强化了赛事的统筹力度,还让赛事与地域归属感紧密相连。

“赣超”采用低票价策略,门票价格多为免费或1-10元,因此收入主要依赖广告。王贤敏表示:“赛事现场的广告位在比赛前就已全部售罄,从省级办赛的角度来看,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A股上市公司盈新发展(000620.SZ)为本届“赣超”总冠名商,此外,其合作伙伴还涉及银行、通信、空调、体育、食品等多个领域。同时,各个赛区也在积极开展招商活动。

对于各地市赛区的运营,王贤敏解释道,各地政府考虑的是包含社会价值与长远效益的“大账”。

“若仅看门票收入,显然难以覆盖当地的实际投入——场馆改造升级、单场赛事的警力部署、安保防控以及多部门协调配合等,都是不小的开支。”但他同时强调,地方政府有着更为长远的考量:“每场比赛带来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既能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能通过赛事平台全方位展示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更能有效吸引外地游客,带动消费与城市影响力的提升。”

“苏超”作为先行者,“赣超”作为后来者,两者之间的比较难以避免。王贤敏直言,“苏超”的成功出圈,为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这一示范效应在“赣超”的诸多设计中也清晰可见。

两者均以地级市为单位组建代表队,通过“为家乡而战”来唤醒城市荣誉感——“苏超”实现了13个地级市的全员参与,“赣超”则覆盖了江西11个地市。

“苏超”的火爆,离不开与社交媒体的紧密互动。网络热梗频出,直接扩大了“苏超”的影响力。为此,“赣超”也精心打造了两句核心口号。“因为江西人之间常互称‘老表’,所以我们提出了‘谁是大俵哥’这个口号。”王贤敏介绍说,“另一个口号‘以球之名,为城而战’,则是想将赛事与城市自豪感紧密相连。这样一来,球员的斗志能被激发出来,球迷观赛也更有归属感。”

“苏超”允许每队引进3名属地关联职业球员,在保持“民间赛事”标签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观赏性。“赣超”则坚持全业余阵容,513名报名球员中60%是学生,平均年龄仅23岁,涵盖教师、厨师等多个职业。“从参赛阵容来看,‘赣超’更像是各地青训实力的较量场。”王贤敏的观察指出了关键所在。

不过,“赣超”仍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基础设施仍有待提升。全省目前尚无6万座以上的体育场,前两轮比赛中,有两个赛区仍在学校场地举办,大部分场地使用的是人工草皮。

王贤敏表示,通过对比才能看到差距,吸纳各方提出的意见,“赣超”才有了升级赛事的迫切愿望,进而促进并带动了江西各地对体育场馆公共属性的重视和公共设施的改造升级。这无疑是“赣超”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热门比赛

今日共22场

比赛回放

热门标签